教育部介绍中等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发展等情况

教育部介绍中等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发展等情况

赵建武:今天我们召开“两会”前的第四场新闻通气会,向大家介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纲要特别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在全社会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进展。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教育部职成司,以及江苏省教育厅、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下面我先介绍出席今天通气会的领导,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先生,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先生,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张昭文先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先生。下面首先请葛司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葛道凯:媒体界的朋友,今天还在农历的二月初二之内,有一个说法是二月初二之内都可以拜年。首先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心想事成。2010年,在媒体界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在筹备“两会”前新闻通气会期间,我和新闻办的同志们商量,职业教育以什么主题跟各位媒体朋友们见面。2010年,职业教育先后举办了3次新闻通气会和2次新闻发布会。这次,我们考虑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制度建设。

大家知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很重要,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很重要,但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是制度建设。2010年,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职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随着《纲要》的颁布,教育部加快了制度建设的步伐。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9项制度性文件,分为5个方面:一是基本办学制度;二是专业设置管理制度;三是德育工作制度;四是助学工作制度;五是社区教育制度。制度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贯彻落实《纲要》在现代学校制度部分提出的要求,即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我国教育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它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什么独到的不同,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这9个制度的建设,给大家一些案例。第一方面是基本办学制度。基本办学制度贯彻落实在《纲要》里提出这么几句话,第一句话是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第二句话是要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权利和责任。第三句话是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在学校基本办学制度这一方面,去年出台了3个文件: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这个规程是学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学校基本制度的指导性文件。《规程》规定了学校管理的八个方面,内涵丰富,涉及到学校管理运行的方方面面。《规程》分九章,除总则以外,其他八章分别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八个方面,分别是: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安全管理。这里我举个例子,这项制度的第五条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和组织领导责任,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管理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办学资质的审核和监管,在每年春季招生工作开学前,公布本地区本年度具有招生和享受国家助学政策的学校名单。《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对学校资质的审核公布作出了规定。第十条规定,学校按照人事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保持合理比例,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这句话表明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具有两个结合的特点,一是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二是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地方各级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要举办职业学校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标准》里规定了办学规模、生均校园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师比等。这些规定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检查、评估、监督或督导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依据,也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依据。这个标准是在2001年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及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修订的。这里我也给大家举个例子,《标准》的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学校设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规程》在某一个方面进一步的细化。第八条,应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这里规定了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体育用地、图书馆和阅览室、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等,比如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与注册、学习形式与修业年限、学籍变动与信息变更、成绩考核、奖励与处分,以及毕业与结业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应该说,《办法》是学习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以及免学费政策的重要保障。这里我也给大家举个例子,《办法》第九条,新生实行春、秋两季注册,春季注册截止日期为4月20日;秋季注册截止日期为11月20日。第三章第十二条,学校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第十三条,学校对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允许其在基本学制的基础上提前或推迟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1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3年。第四章,学籍变动与信息变更,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学校批准,可以转专业。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下面特别有一个说明,已经享受免学费政策的涉农专业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入其他专业,特殊情况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方面是专业设置的管理制度。《纲要》提出要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如何落实《纲要》提出的这些要求呢?2010年,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修订后的《目录》主要目标是促进五个对接:一是专业与产业、岗位和企业对接;二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四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我们已于2010年专门召开了新闻通气会,此次就不再具体展开了。

专业设置管理制度的第二件事是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有了专业目录,专业设置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程序、如何进行管理,要有相应的制度来规定。《办法》在专业设置条件、程序和管理的职责分工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办法》第三条,国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符合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要全社会所有的职业学校说国家鼓励设置什么专业。要设置一个专业要具备什么条件?《办法》第九条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制定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文件;(二)开设专业必需的经费和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以及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基本办学条件;(三)完成所开设专业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教师队伍、教学辅助人员和相关行业、企业兼职专业教师;(四)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从事该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那么,规定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谁去实施呢?为确保实施的科学性,2010年,教育部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以及下设的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些指导委员会一方面研究制定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制定每个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及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方面是德育工作制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纲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2010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了两个意见:一是《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是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有体会,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意见》提出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治安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和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以及发挥校园网络育人的作用等。第一条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第三条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育人为本的原则;二是师生主体,校企共建的原则;三是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四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文件特别提到,要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

 第二项制度是《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配备与选聘、任职资格和条件、待遇、培训,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意见。《意见》第一条,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第二条,明确了班主任应该履行以下主要工作职责:一是学生思想工作;二是班级管理工作;三是组织班级活动;四是职业指导工作;五是沟通协调工作。第三条,要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配备和选聘工作。提出每个班级必须配备一名班主任,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助理班主任。

第四方面是助学工作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非常重视。2007年,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的发放工作,2009年底,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的免学费政策。2010年,这个政策扩大到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纲要》提出要健全国家助学政策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这些政策出台后,为保证政策的实施,保证我们的资金能够真正用到应该用到的地方,2010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了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学校类型、学生范围、比例、免学费的标准,以及资金的来源,申请与评审程序、监管以及违规处罚等相关方面。《办法》第九条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这是为了保证资金的用向公开、公平、公正。第十三条从程序和职责方面作出了规定,明确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地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全面清查并公示,对不合格的学校,取消其享受免学费补助资金的资格。要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监管,纳入免学费补助范围的民办学校名单由省级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定。

 第五方面是社区教育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谓教育,既有对适龄人口的,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也有针对成年人的教育。近些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纲要》专门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此,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一个制度性的文件——《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各地都在开展社区教育,但什么叫社区教育做得好,什么叫做得不好,要有一个标准。社区教育示范区要制定社区教育的规划,创新管理体制等13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评估标准》第三条规定,已建成区(县、市)、街道(乡镇)、居(村)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并能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第六条规定,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较高。什么叫社区教育做得好?做得好的社区就是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较高,什么叫较高?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第八条规定,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区(县、市)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并落实到位;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经济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以上是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方面我们制定的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2011年,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制度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列入规划的有七项,一是要研究制定关于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原则意见;二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国家示范性集团化学校建设的标准;三是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四是研究制定加快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五是研究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评估标准;六是修订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七是研究制定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和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

  我的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赵建武:谢谢葛司长。通过葛司长对九个制度的细致解读,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办学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和助学工作制度以及社区教育制度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经常说,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是保证,更是保障。相信在这些制度文件颁布落实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有请江苏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介绍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杨湘宁: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给大家通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尤其是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最近几年,我们在教育部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江苏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47.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达到137万人,做到了连续6年使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结构大体相当。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带动了江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96%。“十一五”期间累计培养输送了近2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江苏统筹城乡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更加美好江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江苏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制度建设是促进我们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也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下面,我根据通气会规定的主题,从4个方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坚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些工作。

 第一、颁布实施《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

 《办法》是1999年8月正式公布实施的。背景是1996年5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经过三年的调研,根据江苏的实际,我们制定并由省人大通过了省实施职业教育法的办法,使职业教育在依法治教、依法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实施办法》着力将中央和省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法规化,着重解决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规定了职业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加强宏观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宏观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制度。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6年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里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宏观管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省教育厅负责全省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具体负责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省劳动保障厅具有负责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和管理。到目前为止,全省县级范围内技工教育基本归口教育部门管理。

 二是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2010年,我省对接教育部的工作机制和要求,在省域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章程》,形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三是创新中职、高职沟通衔接制度。2008年,我省对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进行重大改革,突出专业技能考试,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升学制度。成立14个专业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全省统一组织技能考试。落实公办职业院校为主、扩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的比例,增强职业教育升学制度的吸引力。强化人才培养体系衔接,积极稳步发展初中后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并努力提高五年制教育的质量,办出特色。今年我们将试点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注册入学的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并完善新的中职、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

四是创建职业教育督导检查制度。2010年,我省印发《江苏省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标准》,着重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中的重要责任与作用。无锡、南通、扬州、连云港等印发《中等职业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情况督导。

 第三、加强办学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

 在办学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了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设置管理制度。我省制定《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规范学校设置,推动布局调整。对达不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学校,采取合并、撤销等方面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数量由2000年的880所,调整到2010年的482所,校均规模由2000年的900人提高到目前的2800人。同时我们突出骨干学校建设,组织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创建,全省创建成101所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17所中等职业学校立项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二是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贯彻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职业学校社会合作制度,扩大社会参与度,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在学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方面,我们在2005年印发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健全学生管理各项制度。2002年、2003年曾分别研究制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今年,我们又修订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全省统一学籍管理表格式样。全面推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招生数据和学籍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是建立健全办学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我省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省确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最低标准为2800元(不含离退休人员经费)。其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不低于500元。要求各地按照不低于最低标准、不低于实际投入水平,制定具体标准报省备案公布,并及时拨付。2007年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2010年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实施办法》,明确国家助学金和免费的审批发放流程,设立了专门助学管理机构,严格审核资助对象,组织检查和审计,确保国家资金规范使用。

  第四、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质量保证的制度,我们做了以下4项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2005年,我省印发《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与选用,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务常规管理。2007年,我省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办法》,对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实习管理提出严格规定,保障实习工作的健康、安全、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和完善专业管理制度。今年我们已经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条件、程序、指导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先后三次制定示范专业建设意见,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成452个中职、10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2005年,印发《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目前全省已经建成5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97个省级实训基地。2005年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全省到目前已经建成了264个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和133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2003年印发《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2009年印发《江苏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指导职业学校科学设岗,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09年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组织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单独评审、开通正高级职务评审,推动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是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2008年印发《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推动技能大赛覆盖所有职业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专业教师、覆盖所有学生,建立技能大赛制度。每年组织50多个项目、300多师生共同参加的省级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研究制定24个项目技能大赛分析报告,并且正在开发10个大类项目综合实训课程信息资源,推动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持续地坚持下去,不断地进行探索,以完善的制度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谢谢大家!

 赵建武:谢谢杨厅长,由于经济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各具特色。刚才杨厅长介绍了东部省份江苏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情况。下面有请黄宇副厅长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关情况。

 黄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广西是一个拥有51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引领下,广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自2007年3月实现“两基”以后,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并在2009年与教育部签署了攻坚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这些重大的决策和部署,为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我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法规和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职业学校的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并重,规范办学和改革创新并举,提高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我从5个方面介绍制度建设的情况:

 第一方面,健全法律法规,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法制保障。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基础上,相继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奖优扶先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评估验收办法》等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投入和行业、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分工。建立了职业教育的奖励和督导制度,特别是完善了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的多元投入机制,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要求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农村收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对教育部门投入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0%,城市教育附加,一般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各级政府建立信用担保融资平台。

 第二方面,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支撑,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按照学校类型、学校等级、办学规模科学确定中职学校人员编制数额,创设非实名编制管理制度,满足了学校灵活设置专业和聘用企业行业专家任教的需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和岗位,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独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教师的特色发展。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制定实施了《广西职业教育攻坚期间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培养)工作规划》和《广西职业教育攻坚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近三年职业教育攻坚期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经费3000多万元,共组织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1.5万人次,并派出500多名职业骨干教师到新加坡、德国、奥地利等国进修学习。

 第三方面,建立学校设置和管理制度,促进职业学校规范办学和提升办学效益。制定《广西中职学校设置标准》,明确职业学校的设置批准备案制度,通过资源整合,布局调整,改变了中职学校散、小、弱的状况,推动学校建设上规模、上水平。据统计,2010年,全区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44人,比2007年的632人增加了212人,增幅达34%。制定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园面积达5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平方米、设备价值达3500元、图书册数达30册。攻坚以来,各地依据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区职业学校新增校园面积1.4万亩,新建扩建教学用房698万平方米,新增实训设备价值13.5亿元,新增图书近200万册,建成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90所,校内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17个,职业学校基础设施长期薄弱落后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民族地区的高水平职教品牌正在快速形成。

 第四方面,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和免学费制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中等职业教育特定人员学费资助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教育特定专业学生第三年生活费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特定人员以及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学费工作的通知》,在国家中职资助和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自治区进一步拓宽资助和免学费范围,提高了资助总额度,并实行帮困奖优并举,同时对国家助学和免学费资金发放管理工作规程做出统一规范,使我区中职学生资助和免学费工作从制度上、规范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经费达到19.1亿元,累计受助学生达到103万人次,覆盖了全区90%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学校办学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送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热情不断高涨。以前老区老百姓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去参加革命,现在老百姓为了发家致富,为了幸福的生活,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所以,读职校、懂技术、能致富得到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高度认同。

 第五方面,建立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为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保驾护航。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机制,保障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风险管理机制,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学学生学习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合理规避学校和企业的责任风险,要求做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

 随着《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完善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同时,研究创建其他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如建立独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按生均经费标准拨款制度、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支撑,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和职业技能全面发展,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过上幸福生活。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制度,探索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的长效制度和机制等,通过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做好职业教育改革,使职业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科学发展。

 赵建武:谢谢黄厅长的介绍,下面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提问。

 人民日报:请问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注册申请入学的要求是怎样的?

 杨湘宁:江苏的做法,我们是根据国家和省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关于改革招生制度的规定,来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模式改革,同时进一步扩大高校在招生工作中的自主权。今年我们是探索在高职,也就是专科学校中有自主录取的办法。有两个具体的试点方案:一是面向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二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方案。这两个实施的方法在具体实施的方案中有所不同。试点院校的范围,今年先想探索在省内部分高职院校中实行注册入学,这是对普通高中类毕业生。提出来的要求就是省内办学行为规范培养质量比较高,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民办高职院校和少量原来在专二批次录取的省内公办高职的专科学校,他们自愿来提出参加试点自主录取的申请,经过批准以后,可以参加注册入学的试点。普通高中生是这样,有高中文凭,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被统一录取的考生都可以提出申请注册入学。

 中职毕业生注册入学的试点方案,试点院校跟普通类差不多,自愿提出申请。注册入学的条件,对中职毕业生提出这样一些要求,江苏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参加对口单招的考生考试报名,就可以提出申请注册入学,不一定要求他参加对口招生的具体的各类课的考试。我们全省在对口单招的框架下,组织了全省14个专业大类的,省一级关于职业技能方面的考试,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他的专业对接情况,比如考生专业技能等级或者考试要求来提出注册的入学条件。中职毕业生这一块,对技能等级的要求也是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

 中央电视台:刚才杨厅长介绍了江苏的招生录取情况,前一阶段报导,今年有多少所高职院校这方面的情况,是不是其他地方也是各省自己出台各省的政策,还是教育部统一的政策?

  葛道凯:这个问题应该请学生司的同志回答。

 新华网:最近大家在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时候,一般会以职业教育为学习的榜样,因为在职业教育就业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请问去年的数字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可以分享的经验有哪些?另外,刚才谈到集团化办学,现在有哪些思路,包括一些具体的方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葛道凯:关于学生就业,去年我们专门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就业率达到96%。去年我们在重庆部分厅长曾搞过一次务虚会,这次务虚会对当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宏观的判断。其中关于就业的判断是:多年以来,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关注的职业教育的就业问题已经不再是职业学校的首要问题。准确地说,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问题已经被提高就业质量的问题所取代。下一步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使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就业质量。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们委托相关专家开展了就业质量的调查和研究,今年适当的时候我们会推出关于就业质量的相关调查数据和报告,从而引导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是一个基本形势的判断,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问题,已经从关注就业率上升成为关注就业质量。

 说到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进行了将近十年的探索,全国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是为了顺应新的形势,还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现在全国大概200多家职业教育集团,下一步方向是探索更加紧密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什么叫更加紧密?就是学校和企业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学校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什么要更加紧密呢?因为更加紧密才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互补。谢谢。

 光明日报:刚才葛司长介绍,教育部一直在加紧修订《职业教育法》,里面介绍了今年的重点制度建设有七项内容,《职业教育法》目前进行到哪一步,这七项内容是不是跟《职业教育法》有关还是补充内容?

 葛道凯:2010年《职业教育法》修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目前的情况是,教育部已经形成了送审稿,准备提交教育部党组研究。下一步的程序是教育部党组通过以后,可能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由国务院法制办修改以后提交全国人大,进行调研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大进行表决。前面说到的七项内容肯定都是和职教法相关的内容,这七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相关内容的落实,当然和新的职教法也有着密切联系。

 人民政协报: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七项内容第四条是研究制定加强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2010年,教育部举办了五次行业对话活动,不知道今年这个活动会不会再继续?具体的安排是怎样的?我在采访过程当中也了解到,行业企业对职教法的修订也非常期待,他们认为参与职教过程当中权利义务比较多一些,但是自己的权益保障还比较少,您觉得怎么在意见当中或者职教法当中保障他们参与职业教育方面的利益。第二个问题,第七项研究制定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这个成人教育培训是指哪方面?对这一项请葛司长详细介绍一下。

 葛道凯:看来2010年媒体界朋友对我们的对话非常关注,2010年我们举办了五场教育与产业的对话,在学校、企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个基本的理念是学校和企业在同一个屋檐下讨论问题,校企要合作,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像做生意一样,大家要做什么生意,首先要坐下来谈,有什么产品,有什么需要,大家才能对到一起,这是我们对话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

 2011年会继续举办12场对话活动,在这些对话活动进一步开展的同时,会进一步地丰富对话内容,使学校和企业不仅见面,我们的目标是最好在某些方面能够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搭一个真正的平台。第一场对话活动是3月底,在苏州,欢迎大家光临指导。

 现在讨论职教法,我想还不是时候,因为职教法还在研究修订过程中,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一定会从教育部的角度,在修订职教法的时候,把企业、学校、行业以及各级政府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说得更明确,希望说得更实在,总的方向是这样。如果说讨论职教法的具体条款,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关于成人教育培训,更多是指成人培训,这是教育部承担的国家标准委的任务,制定成人教育培训的相关标准,相关标准目前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包括机构的标准,社会上有很多培训机构。制定成人教育培训的标准就是希望能够来规范培训机构的发展,这是第一方面。第二,培训行为的规范。如何开展培训?要有什么样的内容?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一个基本的规范要求。教育部已经将相关标准的草稿提交国家标准委讨论。

 工人日报:我有两个问题请教葛司长。第一个问题,就我们多年采访了解,对中职教育来说,招生难一直是个问题,目前两位厅长都在这儿,有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是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尤其对城市当中,不知道生源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了?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也看到,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纳入了社区教育当中,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开展的情况。

  葛道凯:关于招生的问题,请张昭文同志介绍。

 张昭文:招生难的事情,我们喊了很多年,应该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像你刚才所讲的,东部的城市招生难的情况更突出一点,相对来讲西部农村地区高中阶段还没有普及,招生从生源上来讲不是很困难,当然西部办学条件比较差,吸引力比较弱,可能主要的问题是办学吸引力的问题。现在在东部,一方面强调要面向本地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招生,另外要面向周边的省区,面向村、面向西部招生。还有就是要面向已经在职的城乡劳动者,进城农民工,包括北京、上海,他们就招了一批已经进城的农民工,让他们接受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北京招了1万,上海招了6000名进城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也要求东部城市面向进城农民工随读的子女招生,因为现在进城农民工随读子女在东部城市数量不少。所以,从东部来讲,我们希望从这些方面扩大招生面。

 作为西部来讲,生源比较富余,但是办学的资源不足,所以我们希望西部的地方面向中东部把自己的生源送出去,和好的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这两年,云南、贵州、宁夏、青海等地都有大批西部学生送到东部去,比较好地解决了东部生源不足、西部生源比较多的矛盾。

 葛道凯:我自己体会“招生难”本质上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一对矛盾,什么样的矛盾呢?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就劳动力结构来说,主要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下的劳动力结构。我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世界上500强企业这几年到重庆投资,我们最早的设想是这些500强企业都是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他们投资以后肯定对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个大的拉动。实际从去年开始,这些投资的企业开始陆续投产,这些大企业在劳动力需求里90%以上需要的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大量是中等及中等以下,但是老百姓的期望值更多的是放在更高的层面。所谓“招生难”本质上是认识的错位,当然认识的错位需要社会发展阶段的调整,也需要社会各界包括在座媒体界朋友对整个社会的宣传和引导。

 中央电视台:刚才学籍管理中已经提到,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而且专门为他们在春季进行注册,这部分是不是刚才你提到的北京、上海的农民工,还有江苏省的复员转业军人,咱们有没有这方面春季招生方面的数据情况和招生对象?

 张昭文:今年春季招生的数据没有上来,招生对象主要是往届的毕业生,而不是指应届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希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除非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他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自己愿意,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我们总的原则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现在我们也正在研究,有一部分初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这批学生我们正在研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更好地衔接起来。对农民工和在职人员入学,春秋两季都是允许的。

 中央电视台:有没有一个数字,这几年农民工接受中职教育的数字?

 张昭文:现在我们没有专门就农民工进入中职做过统计,但是我们有这么一个数字,就是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里面超过19岁的,目前已经占到24%,按照传统的上完初中,上中职,18岁就应该毕业了,现在超过19岁的已经占到24%,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职的城乡劳动者,其中包括大批进城农民工。

 新京报记者:刚才张司长提到,打工子弟可以在北京接受中职教育,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块的政策,像以前打工子弟能不能在异地接受中职教育?除了北京,其他大中城市是不是允许打工子弟在当地接受中职教育?另一个问题,请问葛司长,这段时间一直在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刘易斯拐点,还有招工难的问题出现了,义务教育的学生直接去找工作,而且能挣不少钱,这样一个大的宏观经济形势,会不会影响到本来已经困难中职招生的生源问题?

 张昭文:城市职业学校招收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题,这两年在一些城市已经有了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上海专门发布文件,规定随迁子女具备一定的条件以后,就可以在上海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且政府还给相应的补贴。北京、安徽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始做了。具体的文件规定我现在不是太清楚,但是北京肯定已经招了不少,按照北京初中毕业生的生源来讲,要做到中职、普高大体相当是难度很大的,所以北京一方面招了进城农民工子女,另外面向西部、面向周边省份招了大批农村的生源。现在可以这么讲,北京高中阶段,中职和普通高中做到了大体相当,而且略微超过普通高中,这里面很重要的生源就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初中毕业生,也包括进城农民工,包括外地生源。

 葛道凯:刚才提到刘易斯拐点的问题,说刘易斯拐点到了以后,会不会进一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招生?我的判断恰恰相反。是不是中国到了刘易斯拐点,这个问题本身也在讨论之中,没有最后的定论。我的判断是,如果中国到了刘易斯拐点,中国的职业教育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大家会说为什么?不可能啊,孩子们初中毕业直接就去打工了。刘易斯拐点之后,伴随着的是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同时劳动力成本会上升,因为为了招到人,一定会涨工资,涨了工资以后,意味着我们的劳动力要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什么?企业要发展,假如我给每个工人2000块钱,他创造的价值一定要超过2000块钱,企业才会聘用。如果涨工资,意味着我们的劳动力需要具备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这个价值来自哪里?必须来自教育,来自什么教育?最直接的就是来自职业教育。所以,如果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我自己体会是职业教育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我相信我们各级政府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展本地的职业教育,我们的企业、我们的行业也会更加关注职业教育。

 中央电视台:刚才就这位记者问的话,包括葛司长您刚才也说的我也特别赞同,刘易斯拐点是给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提供了特别大的机会。刚才新华社记者也提到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同时和它相伴的貌似是矛盾的,就是很多大型企业在招工上也存在难题,包括之前校企合作,当时我也过来参加那个会议了,我对这方面有一个疑问,我们接下来在2011年应对大企业招工难方面,职业教育培训方面能不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除了校企合作方面,“十二五”期间对于缓解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因为我们了解到,大企业招工难,一方面大多数都是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的这些。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高新技术人才也是欠缺的,我想这给我们职业教育培训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针对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来缓解这方面的难题?

 葛道凯:对职业教育来说,家宝总理曾经讲过,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理论上只要是社会成员,要走向社会,养家糊口,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第二,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人,随着技术的进步,也会落后于生产技术的需要,他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包括在岗位上学习,包括送到短期班去学习,包括到职业学校去学习。这两个因素决定,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一是规模,所有社会成员都要不断的接受职业教育。二是质量,就是水平,要努力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和现实生产需要相匹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可以超前,比如培养的人可以超前社会需要十年,职业教育不强调这个,超前十年,他出去以后找不到岗位了。职业教育强调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就是现有什么技术,我们职业教育就要培养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如果落后了,他出去找不到岗位,如果超前了,同样很难找到岗位。这就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其他教育质量的不同之处。一个是规模,一个是质量,我想是职业教育永恒追求的主题,无论是什么时代。2011年,我们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赵建武:从今天大家踊跃的提问可以看出,各位记者对职业教育工作非常关心。我们新闻办和职成司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职业教育这两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离不开媒体记者的鼓与呼。要想营造一个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特别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我会前找了一些半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宣传报道,多达数百篇,有五大本。2010年,除了刚才葛司长开场说到的召开了五场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外,我们还组织了近十次的新闻采访团,赴各地采访报道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刚才葛司长还提到,2011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还将有大的举措,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新闻办将积极配合组织司里的各项重大工作和活动,组织更多的宣传报道活动。希望各位媒体记者一如既往,继续关心、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继续做好各项报道工作。

谢谢大家,今天的通气会到此结束。散会!

消息来源: 教育部